庆余年2:庆帝早就给五个儿子安排好出路,网友感叹:老二真难呐
《庆余年》第二季现在火得不行,一开头那几集虽然有点搞笑打闹,但越往后看越精彩,权谋戏码已经回到了第一季那个高水平。豆瓣上刚开始给的分数是7.1,前几集有点拖后腿,被全网吐槽,这分数还算公道。估计后面剧情一给力,分数还得往上涨。
剧情往前推,庆帝对几个儿子的打算也慢慢清楚了,咱们一块儿瞅瞅这位啥都想管的厉害皇上,到底是怎么打算安排他的皇子们的。
【大皇子纯纯工具人】
大皇子其实是庆帝当太子那会儿,北伐时跟东夷的战俘女子有了关系,生下来的孩子。因为他这出身不太光彩,血统也不纯,所以跟皇位是没戏了,很早就被打发去边疆守卫国家了。后来朝廷要跟北齐结亲,才又把他给召了回来。
大皇子的妈后来成了宁才人,她命运挺惨的。那时候她逃难呢,跟陈萍萍一起吃了不少苦,俩人也慢慢有了感情。可没想到,庆帝硬是把他们给拆散了,直接把她接到了自己宫里。
大皇子之所以跟陈萍萍关系好,还亲切地喊他“叔父”,并且出手帮范闲,主要是因为他妈宁才人吩咐过他,让他得帮范闲一把。
还好大皇子也对那位有点憨憨的北齐公主有好感,两人相处久了,就慢慢生情了。最后,他干脆带着老妈去了东夷城驻军,躲开了朝廷里的那些乱糟糟的事。要不然,他俩肯定也得成为被安排联姻的可怜人。
【二皇子当太子的磨刀石,身不由己】
二皇子承泽打小就聪明,特别爱看书,尤其是诗词文章。他对文学特别感兴趣,尤其是范闲写的那本《红楼》,简直是爱不释手。
他十三岁那年就当上了王爷,十四岁就在宫外有了自己的府邸,十五岁就开始进御书房听朝廷大事。庆帝故意把他留在京城,不让他走远,还默许他培养自己的人马,跟太子抢位置。
二皇子在一步步往前走时,心里的欲望是越来越大了,他打起了皇位的主意。一旦踏上这条路,他就像被绑住了一样,想回头也难了。他手底下那些大臣,他得给他们点盼头,不然谁跟他混呢。皇上呢,也想瞧瞧他到底有多大能耐。可要是太子当上了皇上,那二皇子的小命可就难保了。
这下可真是左右为难了。
但遗憾的是,庆帝从没打算让二皇子当皇帝,因为他早就觉得二皇子做事手段太狠,心肠太毒。庆帝怕自己一死,其他儿子都得遭殃,所以二皇子纯粹就是被他当成了棋子使。
最终,李承泽的叛乱没能成功,他选择了饮鸩自尽,走完了自己身不由己的这辈子。
【三皇子承乾储君地位无比稳固】
承乾能当上太子,并不是因为他有啥特别出色的地方,主要就是因为他妈是皇后,这样一来,他作为皇后的第一个儿子,也就是嫡长子,太子这个位子自然就落到他头上了。
庆帝心里一直认定这个继承人,从没变过。在原著小说里,太子比二皇子更有情义,适合做个稳稳当当的君王,关键是他不会对其他皇子下手,这样也就不会坏了庆帝想要建立千秋伟业、留下好名声的打算。
不过电视剧里的太子可真是心狠手辣,一出手就灭了一个镇子,真不知道这事儿会不会让皇上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。
但后来太子自己惹了大祸,跟长公主有了不正当关系。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版的庆帝,都只能把太子给废了。
【四皇子范闲当第一权臣,也是“孤臣”】
范闲其实是庆帝偷偷生的儿子,他跟着妈姓范,而不是皇家的李姓。这样一来,不管是看他的身份还是姓氏,他都跟那个储君的位置没啥关系。
庆国皇上一直没公开说过他的身份,就算后来皇上瞧见他在京城的种种举动,觉得他是当皇帝的料,心里也没想过要传位给他。
范闲掌控着监察院和内库这两个大权,庆帝心里盘算的就是让他做个手握重权的大臣,还得是个没人靠山的独行侠。只要他敢跟谁拉近乎,庆帝立马就得给他点颜色瞧瞧。范闲啊,只能一门心思对皇家忠心耿耿。
【五皇子放养却捡漏当皇帝】
五皇子其实就是排行第三的皇子,在原小说里,他现在也就8岁大。电视剧里头,虽然他看上去像个大人了,但设定上还是不太聪明,还得受老妈管着。要是做错了事,照样得挨揍受罚。
庆帝压根儿就没琢磨过要立他做太子。也就是想再多瞅瞅,瞧瞧他长大以后是个啥模样,表现咋样。
可叹的是,庆帝已经离世,没法亲眼瞧见三皇子变得成熟懂事了。
太子和二皇子斗得你死我活,最后都没了命。范闲呢,他接手了内库的事务,然后就过起了隐居的日子。最让人没想到的是,那个平时看起来傻傻的,总被人忽略的三皇子,最后竟然捡了个大便宜,当上了皇帝。
这简直就是李唐皇家的老套故事了,李承乾和李泰斗争来斗去,结果最后是李治坐上了皇位。
行了,说到这儿。你对这事儿咋看?记得点个赞,留个言,再下哈~

